【云新发布】文山州全力培育壮大四大重点产业

11月26日,文山州人民政府州长马忠俊在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文山州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近年来,文山州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促产业,全力培育壮大绿色铝、三七中药材、现代农业和旅游旅居四大重点产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文山州是地域大州、生物资源大州、有色金属大州,地上资源众多,地下资源丰富,找准用好比较优势,全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按照“摸清家底、盘活资源、优化利用”的思路,全面摸清8大类62大项两万余项资源资产底数,建立资源资产信息可视化数据库,编制资源资产综合开发利用方案,加快推进各类资源盘活利用。

开发新能源473.5万千瓦,处置过期和闲置矿权58个,发展林下经济22.84万亩,盘活处置国有资源资产65.54亿元。

按照“抓资源经济就是抓项目、抓投资”的要求,组织开展“学政策、识州情、谋项目”专题培训和常态化调度,围绕“国之大者”“省之要事”“民之关切”“创新创造”,谋划储备项目4089个、投资规模达1.2万亿元,现已开工项目283个、总投资181.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产业投资占比达62.6%,排全省第3位。

着力打造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先后引进魏桥、中铝、神火等铝产业企业,电解铝产能达343万吨、铝加工产能407.4万吨,建成及在建再生铝产能210万吨,形成了“铝土矿—氧化铝—绿色铝—铝材精深加工—再生铝—综合利用”的铝产业集群,成为全国绿色铝产能最大的州市,绿色铝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着力打造“世界三七之都”,聚焦“科研、绿色种植、精深加工、市场、联农带农”等关键环节发力,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254万亩,综合产值将突破450亿元。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以设施化和精深加工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达446亿元。

打造“世界的世外桃源”,推动康养旅居融合发展,打造A级景区64个,广南六郎城、丘北仙人洞入选首批“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今年旅游接待人数预计超过5200万人次,省外旅居人数增长60%以上,四大重点产业成为拉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

文山州坚持抓园区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园区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开发区振兴3年行动,全面提升开发区发展能级和水平,不断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推动资金、能源、公共服务等要素向园区聚集,获批设立7个省级开发区,实现8县(市)全覆盖,砚山产业园区跻身全省首批打造的7个千亿级省级重点开发区。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151.6亿元配套完善服务功能,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砚山、富宁园区成功申报省级零碳园区,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5户。

抓好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提质、经营主体引培,探索建立园区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加快企业聚集,推动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项目落地,创造了仅用195天实现魏桥项目从开工到投产的砚山“魏桥速度”,仅用183天完成神火项目5800万立方米挖填方工程的富宁“神火速度”。先后引进企业176户落地园区,文山州7个园区贡献了32%的税收、54%的工业投资和80%的规上工业产值。

文山州一头接粤港澳大湾区,一头接东南亚国家,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主动融入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努力将“通道经济”变为“产业经济”,口岸经济彰显活力。

紧扣口岸经济发展3年行动,不断完善口岸功能,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天保、都龙、田蓬3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全部开通,天保口岸国际货场建成投用、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中越(文山—河江)实现公路跨境直达运输“一箱到底”。

聚焦重点单品突破,进口瞄准泰国和越南榴莲,出口依托文山绿色铝产品,实现“金色榴莲+银色铝产品”双向驱动,榴莲进口货值达45亿元,铝产品进出口达2.4亿元,榴莲和绿色铝产品进出口总货值占比超过75%,成为文山州口岸经济的主打商品。

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和外贸产业,大力发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引进落地加工企业21户,其中边民互市进出口商品加工企业8户,目前落地加工产值近2亿元。

构建大口岸大通道大物流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快富宁港建设进度,确保2026年与平陆运河同步投运,沿边铁路文山至蒙自、文山至靖西铁路分别于2028年、2030年建成通车,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拓宽国际贸易渠道,充分释放港口、铁路拉动口岸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