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又出“辣招”遏楼市(港澳在线)

自去年下半年起,香港房价再展一波升浪,为防止楼市过热,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金管局2月27日推出第七轮针对楼市“逆周期措施”。措施将多数房屋按揭贷款比例下调10%,涵盖自用住宅物业、第二套自用住宅物业及各类非自用物业。新措施中最受关注的是,第一次针对低价房推出政策,针对楼价700万元(港币,下同)以下的中小型住宅单位,借款人的最高按揭成数由七成削至六成。新政策被媒体认为出手之重、涵盖范围之广,堪称历来“最辣”。

对此,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过往推出逆周期措施时,会尽量减低措施对用家,尤其是首次置业人士的影响,故过往六轮措施,金管局一直保留空间,让有意购房作为自用的人士,可以取得最高七成按揭。他说新措施会“无可避免对一部分用家及首次置业人士带来影响”,惟职责所在,金管局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以保障香港银行和金融稳定。

除了收紧房贷比例,新措施还加强对收入审查的要求,防范银行体系风险。购买第二套自用住宅物业时,供款与收入的比例上限由原来最高五成调低至四成。例如,若每月供款额为1万元,按原先收入审查要求,月收入需达2万元,而调整后月收入要求将提升至2.5万元。同时,在利率压力测试下的上限由现时最高六成调低至五成。

近年来,为了控制房价,香港特区政府可谓是频出“辣招”。包括2012年10月27日起,香港特区政府征收“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限制非香港永久居民购买住宅物业。该政策规定,购买住宅3年内卖房需支付10%到20%不等的“额外印花税”;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和所有公司购房需缴纳双倍即15%的“买家印花税”,加重了非香港永久居民的置业成本。2013年,香港特区政府全面提升印花税。除了针对二套房的双倍印花税以外,还有大量的措施针对非住宅交易。2015年1月香港叫停投资移民。对于港府这些年推出的“辣招”,调查显示,无论从支持度还是满意度来说,都得到了不错的民意支持。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