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外患与内忧
英国老牌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眼下正迎来命运跌宕的关键时刻:外有美国总统特朗普纠缠不放,内有高层辞职士气低落,可谓既有外患,又有内忧。
先说外患。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一再抨击BBC“记者堕落”,指责其任意剪辑他的演讲,损害他的声誉。这番严厉指责源于BBC《全景》栏目在去年播出的一部纪录片《特朗普:第二次机会?》。该片将特朗普2021年1月6日演讲的两个片段拼接在一起,使之看起来像是在告诉支持者他将与他们一起到国会大厦,“拼死一搏”。而特朗普的原话是:“我们将游行到国会大厦,我们将为我们勇敢的参议员和众议员加油助威。”而“拼死一搏”出自演讲中相隔50多分钟的另一段内容。
特朗普的律师团队11月10日向BBC发出威胁,要求其在14日前撤回相关纪录片并道歉、赔偿,否则将提起诉讼,索赔至少10亿美元。有法律专家对特朗普的诉讼威胁持怀疑态度。在美国和英国执业的国际媒体事务律师马克·斯蒂芬斯指出,此类案件在英国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而涉事纪录片于去年10月28日播出,可起诉的截止日期已于两周前到期。即使在美国提起诉讼,该节目未在美国播出,其流媒体服务也未向美国观众开放,难以认定节目内容对特朗普的声誉造成实际损害。
国际社会也对BBC的报道方式提出质疑。《纽约时报》刊发新闻分析认为,BBC当前陷入数十年来“最严重危机”。英国政府高级别官员承认,这次事件对BBC而言是“一次可获得教训的机会”,强调“BBC必须采取行动维护公众信任,并在错误发生时迅速纠正错误”。
在外部压力不断增大的同时,BBC内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11月9日,BBC总裁蒂姆·戴维和新闻主管黛博拉·特内斯宣布辞职。戴维在致员工的辞职信中承认,“目前围绕BBC新闻的争议促使我做出了这个决定”。戴维已经在BBC工作了20年,自2020年以来一直担任总裁,他的离职标志着这家百年媒体机构正陷入前所未有的领导危机。特内斯在辞职声明中表示,围绕这部纪录片的持续争议已经损害到了英国广播公司,“责任在我”。这两位资深媒体人的离职,暴露了BBC内部管理机制的缺陷,也反映出其在编辑标准和新闻伦理方面的系统性困境。
英国文化大臣丽莎·南迪日前表示,这不仅仅关乎《全景》节目,而是一系列非常严重的指控,其中最严重的是BBC在处理棘手问题时存在系统性偏见。这已不是BBC第一次因报道公正性问题引发争议。英国通信管理局曾在10月17日谴责BBC“违反广播规则”,原因是其在加沙的一则报道中,主要叙述者是一名儿童,而他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一名高级官员的儿子。监管机构裁定,未明确说明这一家庭关系“构成了严重的欺骗”。更为深远的问题是,BBC在日益极化对立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举步维艰。无论保守派还是自由派,都指责BBC节目立场倾向对方。这种系统性的信任危机,动摇了BBC作为公共广播机构的立身之本。
BBC成立于1922年。作为世界上第一家由国家成立的公营广播机构,BBC在全球媒体行业中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它几乎没有商业广告收入,收视费是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Netflix、YouTube等全球性流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BBC在激烈的内容竞争中日渐失去优势。媒体分析师克莱尔·恩德斯指出,BBC应该重启,解决这些问题。但知易行难,这家“百年老店”的身躯已然庞大而笨重。
欧洲舆论认为,这次剪辑风波进一步削弱人们对BBC的信任。BBC主席萨米尔·沙阿为涉事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判断失误”道歉,称剪辑“确实给人一种直接呼吁暴力行动的印象”,并承诺改革BBC内部的监管机制。但他也强调事件属“编辑错误”而非蓄意造假。按照沙阿的说法,经过如此剪辑,观众“可能可以更好了解特朗普总统的支持者如何接收到(特朗普讲话传递的信息),以及当时发生的实际情况”。英国首相发言人回应称,BBC“不存在系统性偏见”。英国工党政府虽表示了对BBC的支持,但并未站在特朗普对立面,而是强调BBC有必要迅速纠正错误,“以维持公众信任”。
特朗普的10亿美元索赔通牒,像一把利剑悬在BBC头顶。而更大的挑战在于,这家百年媒体如何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找回自己的立足之地。随着政治极化加剧和受众习惯变化,BBC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这家“百年老店”必须在其辉煌历史与不确定的未来之间找到平衡点,否则可能真的会滑向无法挽回的衰落。在信息传播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今天,传统媒体机构如何保持其影响力和公信力,不仅关乎BBC的命运,也是整个媒体行业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