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年入63亿美元华为公布十大发明
华为近日在北京举行“第六届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以“开放驱动创新”为主题,吸引国内外专家共议科技创新趋势。会上,“创新、开放、尊重”成为高频关键词,多项重磅信息集中释放。
在全球研发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创新实现逆势突破,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创新投入与产出双双跃升。其中华为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研发投入超1700亿元,连续四年占收入比重超过2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位居全球首位,当年专利许可收入达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同时,“华为十大发明”正式公布,覆盖超节点、鸿蒙、折叠屏、短距光互联、新一代固态硬盘、辅助驾驶、红枫原色影像等多个前沿领域。
“开放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并非对立,而是科技发展的双轮驱动。”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在会上指出,并介绍了公司在专利公开与商业化方面的最新进展。
创新和知识产权始终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议题。创新决定技术突破和产业竞争力,知识产权则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反哺研发的核心机制。
在华为举办的“第六届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据成为焦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由2024年的第11位升至第10位,首次跻身全球前十,也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在此次论坛上,多位专家指出,中国在创新产出端排名已升至全球第5位,国际专利数量占比超25%;在创新投入端排名升至第19位,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超过3.6万亿元,居世界第二,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人员数量全球第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 Marco Alemán评价称:“中国创新体系效率极高,创新产出高于投入。”
这背后,政策支持与龙头企业的推动缺一不可。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中,2024年华以6600件继续位居全球第一,其申请总量占中国全年总申请量近10%。
数智前线%;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2万亿元。自1995年起,华为在中、美、欧等主要市场布局专利,并在2008年首次以PCT专利申请量登顶全球,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夺冠。截至2024年底,华为全球有效授权专利超15万件,跻身全球最大专利持有者之一。
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邓希炜指出,创新不仅要靠实验室里的突破,更关键的还在于具备工程技术实力、规模化生产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企业,能将原始想法转化为实用的全球性产品,这是创新商业化的核心引擎。
这一观点在华为的实践中已有充分体现:正是将创新转化为高市占率高的产品,目前已有48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或间接获得华为专利许可,尤其在蜂窝通信、Wi-Fi多媒体技术标准等领域,截至去年,已有超27亿台5G设备、超12亿台消费电子设备获得其专利许可。2024年华为专利许可收入约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华为采取平衡的知识产权策略,在激励创新和推动应用之间找到最佳点。”华为副总裁、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华为既是许可方也是被许可方:贡献更多的技术可获得净许可收入,而受益更多则需向他人支付费用。据披露,华为历史累计支付的许可费约为其许可收入的三倍。
当下正处于全球创新格局调整的关键节点:一方面,全球研发支出在历经十年快速扩张后增速趋缓,2024年增速仅2.9%,2025年预计降至2.3%,为2010年以来最低;另一方面,AI时代已拉开新一轮创新大幕。
在此背景下,国际商标协会CEO Etienne Sanz de Acedo在华为论坛上透露,过去5年中,研发密集型企业的营业利润率提升幅度比非研发密集型企业高出15%到20%,这也印证了,谁能快速将研发投入转化为实际应用,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本次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还有一个最受瞩目的重磅环节,即华为最新“十大发明”评选结果的揭晓。
该评选活动自2015年起定期举办,目前已进行到第六届,核心在于表彰和奖励那些有潜力开创新的产品系列、成为产品重要商业特性,并为公司和行业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的发明或专利技术。
“十大发明是华为全球研发团队最具声望的奖项。” 华为副总裁、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在会上强调,入选发明需经过4个环节的严格评审,全面覆盖技术价值、商业潜力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创新程度等核心维度。
业界观察,这些华为最重磅的发明,基本都卡位在了其自身发展与行业进步的大量关键节点上。正如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所说,“过去几年,华为始终坚持科学技术与客户需求双轮驱动的创新机制,努力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比如此次入选的“十大发明”涵盖了计算、连接、存储、操作系统、终端、辅助驾驶等多个根技术及底层关键技术方向,既有围绕自身业务发展的技术深耕,也大量聚焦在了业界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实现多项技术瓶颈的突破。
如Scale-Up超大规模超节点算力平台,旨在突破 AI 集群利用率低、通信延迟高的瓶颈。针对大模型训练推理对多芯片协同的依赖,尤其MoE架构下卡间通信激增导致传统服务器集群难以承载的问题,业界需将数十至上千张卡组成“超级芯片”般的超节点。该方案通过高速互联总线,将异构并行处理器、CPU、内存、存储等构建成全对等互联架构与共享内存池,支持资源按任务灵活调配。
目前,该技术落地为昇腾384超节点,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作为“镇馆之宝”展出。华为计算软件首席架构师孙宏伟透露,后续还将支持更大规模的超节点。
华为“新一代超高容量与高性能SSD”直面AI时代存储瓶颈,随着各类数据、智能体推理token等数据规模爆炸式增长,存储困境进一步加剧,下一代SSD需 “向上突破内存墙、向下打破容量墙”。
华为数据存储介质应用首席专家张霁介绍,该产品实现了先进封装工艺、软硬芯协同与算法融合的全栈创新,例如结合自研盘系统协同空间整理算法与Die onBoard技术,将系统容量密度提升4倍、客户可得容量提升12.5%,同时通过首创故障隔水仓技术、网存算融合芯片等,达成百TB级数据小时级恢复、带宽提升2.5倍、AI推理TPS提升2.7倍的高性能,兼具业界最大单盘容量与极致可靠性。
相比之下,鸿蒙操作系统作为新一代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通过全栈架构创新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用户对流畅性和安全性的焦虑。其中,方舟引擎基于并行计算、以存助算原则,实现系统流畅度提升超40%;星盾安全架构从底层技术到生态应用进行颠覆式安全创新,通过系统加密分享机制,让分享数据主动权掌握在用户手中,分享更安全。
华为优化控制论首席专家孙杰透露,截至2025年鸿蒙5吸引超2300万用户,鸿蒙6的发布又带来新一轮重大升级与创新。
此外,十大发明还包括折叠新形态、短距光互联、GigaGreen RAN、基于实时环境认知的辅助驾驶新范式、昇腾亲和数学推理加速、F5G-A万兆光接入:50G PON关键技术,以及红枫原色影像。
“技术开放可显著提高技术使用效率,并降低技术使用成本。”樊志勇表示,华为正通过软件开源、硬件开放、专利申请、标准贡献与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推动技术开放。
比如在开源领域,面向终端的OpenHarmony与面向基础设施的openEuler,作为华为捐赠的开源项目,已成为万物互联的重要底座。过去一年中,OpenHarmony社区超8100名共建者新增了开源代码超1000万行,openEuler系操作系统累计装机量成功突破1000万套。同时,华为还推出了CANN计算框架、仓颉编程语言等一系列新开源开放项目。“我们致力于为终端、云服务和计算系统开放所有开发者工具和应用支持代码。”樊志勇称。
除了技术发布,华为也在工具层面积极推动开放创新。华为于2024年6月全球上线“查思专利”,这是华为知识产权部的首个公益项目,能免费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简单、易用的专利查询工具,上线一年多以来,访问量已突破两百万次。本次论坛中,该工具又新增“语义检索”“AI摘要”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使用便捷性。
当下,中国创新与知识产权发展高速推进,在此过程中,以华为为代表的关键企业还在持续发挥关键作用。正如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所言,“我们正加速走向全联接的智能社会,连接和计算是未来世界两个最重要的基石,保护和奖励创新同样重要。无论外部环境怎样变化,华为将始终致力于开放、合作、创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