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也顶不住了?特朗普让步:牛肉等200多种食品进口关税全免!
如果说关税带给特朗普的是“成功”、是“让美国再次伟大”,那么带给美国普通民众的就是“压力”、是不断上涨的生活费用。
虽然特朗普在刚开始极力否认关税会影响美国民众的生活,但前段时间他还是不得不承认,确实美国人有被影响到。
![]()
在一系列的风波过后,特朗普政府终于有了新的选择,对200多种食品免除进口关税,这政策方向的调整,还是迫于现实的让步?
这次豁免的商品种类不算少,光是农产品就有200多种,基本覆盖了美国普通家庭日常消费的大部分食品,像牛肉、咖啡、香蕉、可可这些,原本都得交上不小的进口税,现在却一刀切地全免了。
毕竟这些商品之前的关税可不低,动辄就是十几二十个点,放在全球哪个国家都称得上是重税,现在一下子免掉,不是因为谈判赢了什么,而是因为国内局势实在顶不住了。
![]()
美国的通胀已经不是新闻,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超市货架上常见的肉类、饮品比几年前贵出不少,老百姓的日子确实紧巴。
眼看老百姓对物价越来越不耐烦,特朗普也不得不松口,他先前总是坚持,关税是对外的,不会伤到美国消费者。
但这次,面对媒体,他终于说了一句“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这种影响”,话不多,但意味深长。这是他第一次承认,关税跟物价上涨确实脱不了干系。
![]()
不是只有消费者有怨气,企业这段时间也没少吃苦,原本应对市场竞争就够头疼了,现在还得应付一套又一套的关税规则。
谁进什么货要不要交税,交多少,能不能退,全得靠公司自己去摸索、去适配,甚至还得额外请人、搭系统、搞合规,一年下来花上几百万美元都不稀奇。
不少公司高管都说,他们现在开会讨论的不是怎么开发新产品,而是怎么弄懂最新一轮的关税政策,怎么把货规避在免税清单里。
![]()
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别说什么全球竞争力了,连国内市场都不好守,而且企业的成本一高,最后传导的还是消费者。
所以这次关税豁免一出,企业界反应很明显,商会、行业协会纷纷表示支持,觉得这终于是一次“喘口气”的机会。
![]()
![]()
这次关税政策的回摆,其实早有迹象,最高法院正在审理特朗普引以为傲的关税政策,一旦法院认定特朗普政府此前的加税行为不合法,政府可能需要返还征收的大笔关税。
为了避免败诉后陷入被动,提前把一些容易出问题的税先撤了,也算是未雨绸缪,这些被豁免的商品,大多是美国本土无法大量生产的,比如可可、咖啡、香蕉等。
与此同时,关税政策的整体打法也在慢慢变化,从早期的“全面封锁”变成了现在的“有选择地下手”,不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商品种类、来源国、战略价值来分类处理。
这种策略调整,说明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以前那种全方位打贸易战的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反而让自己陷入泥潭。
![]()
政治层面上的博弈也不容忽视。抓住“生活成本”这根主线,不断发力,试图把物价问题变成特朗普政府的软肋。
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说豁免来得太晚,累积的伤害已经造成,光免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共和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人支持调整,有人坚持强硬,每一步都得掂量。
更重要的是,选民的耐心正在消耗,民调数据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当前经济状况不满意,而物价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内容。
这次豁免并不是终点,更像是一个信号,美国政府正在从以往那种“谁都不放过”的贸易态度,转向一种更现实的做法:能让步的先让步,能避险的先避险。
![]()
面对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国内通胀的高压、选民情绪的变化,加上法律上的不确定性,美国必须对自己的贸易策略重新估算。
现在的方向更趋向于“精准打击”式的政策,把打击点放在真正有竞争或安全意义的领域,对生活类、消费类商品逐渐放开。
这种变化看起来不像是大动作,实则是一次方向性的转弯,美国政府也明白,靠征税压制外国企业的优势,只能短期缓解产业焦虑,却无法真正提升自身竞争力。
而眼下,咖啡和牛肉的价格会不会马上下降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关税豁免透露出一点:连特朗普也开始重新评估过去的做法了,这不是简单的政策回撤,而是对现实环境做出的妥协。
![]()
这场关税撤退,不是某一方的胜利,而是美国在高压之下的一次现实选择,也许它不能立刻让物价大幅回落,不能让企业马上轻松,但至少说明,美国政府在面对经济和民意的双重压力时,已经不得不放下某些执念。
接下来,美国的贸易政策很可能会更加务实,更加依赖精细化管理,而不是靠一纸关税命令解决所有问题。
这是一次方向调整,更是一次姿态变化,至于这种变化能带来多大效果,还需要时间检验,但至少,美国已经开始意识到:再硬的政策,也得有人能扛得住。
参考来源:涉及二百余种商品,承认关税推高物价,美免除部分农产品关税 2025-11-17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