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就能瘫痪整个美国!美专家要求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这个武器!
冷战那几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核试验上斗得你死我活,谁也不肯示弱。结果在这场你来我往的较量中,意外地发现了电磁脉冲这种新玩意。1961年10月30日,苏联在新地岛上空约4200米处引爆了一颗威力惊人的氢弹,名叫“沙皇炸弹”。它原本是50兆吨级的怪物,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高达64公里,方圆40公里的范围都被笼罩其中。
投弹的图-95轰炸机当场就被震懵了,机上的电子设备全数失灵,和地面断了整整一个小时的联系,连雷达都报废了。更夸张的是,数千公里外的电子设备也被烧坏,那电磁波竟绕地球转了三圈,全球通信都因此陷入混乱。
不到一年后,1962年7月9日,美国也不甘示弱,在太平洋的约翰斯顿环礁上进行了名为“星鱼首相”的试验。他们在距地面400公里的高空引爆了一枚1.4兆吨的热核弹头。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爆炸能量全转化成了电磁辐射。结果1300公里外的夏威夷街灯全部熄灭,电力系统瘫痪,通信中断了好几天,连几颗卫星都报废。
这两次试验让美苏都大吃一惊——原来核爆还能这样用,不必直接攻击人,只要破坏对方的电子系统,就能让指挥中心、雷达、电网统统趴窝。
从那以后,电磁脉冲成了电子战的核心武器。美国行动最早,六十年代便开始秘密研发。到2009年,美国和波音公司合作开发了CHAMP项目。2012年10月22日,在犹他州沙漠进行测试,一枚导弹飞过后,连续瘫痪了七个目标的电子设备,电脑全烧毁,但建筑毫发无损。整场飞行持续一个小时,精准得像做外科手术。这项技术后来被整合进JASSM-ER隐身巡航导弹,配合人工智能和认知电子战系统,科技感十足。
中国这边起步稍晚,却步步为营。六十年代末罗布泊核试验时,就观测到类似的电磁信号,科学家们将其记录下来,当作物理现象研究。七十年代,青岛电波研究所开始长期监测电离层扰动,积累了大量数据。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信息化战争越来越依赖电子系统,中国才开始将研究转向实用化。2011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发出第一款定向电磁脉冲装置,在试验中成功击落一架大型无人机。这项技术注重防御,不追求大范围破坏,而是精准反制。
电磁脉冲按原理分为核型和非核型。核型依靠高空核爆,覆盖范围广但无法控制;非核型则以化学或电能驱动,影响范围较小,却能精确打击。现代战争不再追求大面积杀伤,而是更看重能否瘫痪对方的雷达或机场系统。但这类武器也有局限——范围难以精准掌控,容易误伤己方。军用设备通常都有防护措施,而民用系统大多重启即可恢复。
2018年4月18日,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前中情局分析师、前国会EMP委员会执行主任彼得·普赖宣称,中国的电磁脉冲技术能摧毁美国80%的电网,导致数百万人死亡,要求中国立即停止相关研发。这番话听起来骇人听闻,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像是中国能一夜之间让美国回到石器时代。
不过,普赖的证词中虽然摆满了数据、图表和各种损失预估,但大多都是推测。他声称EMP攻击可能造成万亿美元损失,电网恢复需要数月,美国经济将全面崩溃。听证会之后,美国国防部立刻追加了上百亿美元的电磁防护预算。而实际上,早前国会评估过,加固全美电网仅需约20亿美元,这点钱在庞大的军费中不过九牛一毛。普赖的这番言论,更像是在替相关项目“要预算”。
美国对EMP的研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深入,对技术细节早已心中有数,却总担心别人赶上来。2018年那会儿正值中美贸易摩擦升温,普赖的言论无疑是在添油加醋,“”一出,预算自然就批得更快。事实上,普赖早就多次上演类似操作,过去他也曾警告伊朗、朝鲜的EMP威胁,如今只不过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美国国会报告中,EMP被列为能让美国社会崩溃的少数威胁之一,也被认为能直接削弱军队作战能力。可中国的研究方向其实以防御为主,从未追求核威慑,而是专注于无人机、导弹等常规反制。
2024年珠海航展上,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展示了“飓风3000”地面高功率微波系统。宣传中称,它能在10公里范围内让无人机群失联,拦截低空精确制导弹,成本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该系统体积小巧,甚至能做到手榴弹大小,却能发出千兆瓦级的脉冲功率,完全是实用型装备。
美国的态度却十分矛盾——嘴上喊“威胁”,手里却早已在战场使用。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虽未留下明确EMP记录,但到了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军在3月25日空投了一种电子脉冲装置,直接击中巴格达电视台,烧毁服务器、切断通信,让整座城市陷入黑暗,极大削弱了抵抗意志。这种武器被称作“E-Bomb”,专门攻击电子系统,不产生碎片,也不会造成大面积伤亡,只是让广播、电网等失效。
CHAMP测试成功后,美国将该技术部署到全球基地,舰载微波装置、单兵EMP步枪等都相继装备。普赖表面的警告,其实流露出焦虑。中国后来居上,科研基础扎实,而美国则擅长通过渲染威胁来扩大防护预算。结果是美国的电网防护与电磁装备建设速度加快,而中国始终坚守防御立场,从未主动实战。
如今,美国在电磁脉冲领域依然领先,实战经验丰富。2025年,他们又启动了名为“SHOTCALLER”的计划,总预算108亿美元,涵盖25个机密武器项目,其中11.6亿专门针对中国方向。预算文件显示,9.6亿用于续建项目,重点发展舰载微波系统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攻击技术。五角大楼的投入堪称豪华,却始终拒绝签署《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相关议定书,不让国际社会建立管控机制。冷战思维仍旧根深蒂固,一边加速研发,一边封锁他国。
中国则走上另一条路——以防御为先。2024年珠海航展亮相的“飓风3000”系统,在2025年1月25日的野外测试中发射了5000多个全功率脉冲,无一故障,专治无人机蜂群。北方工业集团团队演示时,3公里范围内的虚拟目标全数掉线,而周边环境保持稳定。这种技术追求的不是破坏力,而是高精度拦截与高性价比。中国也多次在联合国倡议建立电磁武器管控机制,虽然2021年的提案被阻,但仍留在议程上。事实证明,中国专注非核化研发,只为自卫与防御。
电磁脉冲的核心本质是“软杀伤”——烧毁电子系统而非伤害人命,这正符合现代战争的趋势。但美国却常把中国描绘成“威胁源”,讽刺的是,美国自己才是使用EMP最多的国家。伊拉克战争中那场E-Bomb攻击,直接让巴格达陷入瘫痪,抵抗力量瓦解。
2012年CHAMP导弹在犹他沙漠的测试中,一举摧毁七个目标的电子系统后自毁,效率惊人。然而当美国要求中国“停止发展”时,却选择性地忘了自己早已将该技术投入实战。电磁脉冲的竞争,考验的是技术,更考验克制。历史告诉我们,霸权式的对抗就像沙上筑楼,风一吹便会坍塌。中国坚持“化剑为盾”,以防御守和平,才是真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