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机构强推买入 6股极度低估

事件:11月15日,九号公司官方公众号公布九号电动2025年双11全周期战报(统计时间:10月15日-11月14日),九号电动自营全渠道销售额25.9亿以上(同比增长68%),其中,线%),线%)。电动两轮车新品、渠道有序推进。公司已完成符合最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产品的研发与筹备工作,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发布。后续公司将持续聚焦市场对中高端电动两轮车的需求不断丰富产品线日,公司中国区电动两轮车专卖门店已超9700家,2026年将持续优化和按20%市占率标准完成全国约13000家的门店网络布局。截至10月24日,公司电动两轮车2.0门店正式营业5家,试营业2家,业务范围辐射华北、华南、华东及西部等重点区域,实现了关键区域的试点突破。3Q25收入延续高增长,电动两轮车高端化持续。收入端,3Q25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48亿元,同比增长56.82%,环比增长0.27%。其中,电动两轮车销量148.67万台(同比增长58.56%),收入44.54亿元(同比增长71.84%),单价同比提升231元,预计为单价更高的电摩占比提升(第三季度电摩在两轮车销量占比达55%);3Q25自主品牌零售滑板车销量41.83万台(同比增长15.81%),收入9.57亿元(同比增长38.10%);3Q25全地形车销量0.75万台(同比增长27.68%),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27.41%)。利润端,3Q25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增长45.86%,环比下降30.55%,环比下滑主要原因为高盈利的割草机器人与B端电动滑板车业务收入占比阶段性下降(受行业季节性特征影响,Q3处于销售淡季)。拆分看,3Q25毛利率为28.99%(同比提升0.53pct,环比下降1.96pct);3Q25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30%/5.52%/5.25%/0.53%,同比分别-0.27pct/+0.35pct/+0.57pct/+0.53pct,环比分别+1.14pct/-0.30pct/+1.19pct/+3.94pct,研发费用率环比提升核心原因为研发团队扩充与重点业务研发投入增加,财务费用环比提升预计主要受汇率波动影响。

投资建议:公司主力业务电动两轮车在国内高端市场市占率领先,割草机器人、全地形车、E-Bike等新业务开始放量。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211.24/275.42/335.0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61/27.63/35.61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9.5/14.6/1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禁止平衡车、滑板车上路的风险;公司国际化业务风险;技术研发风险;供应链管理风险

事件描述近期北方华创002371)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2025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60亿元,同比增长38.31%;归母净利润为19.22亿元,同比增长14.60%;扣非净利润为19.21亿元,同比增长18.15%;毛利率为40.31%,同比减少1.95pct。2025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3.01亿元,同比增长32.97%;归母净利润为51.30亿元,同比增长14.83%;扣非净利润为51.02亿元,同比增长19.47%;毛利率为41.41%,同比减少2.81pct。事件评论研发保持高强度,产品迭代与拓展节奏加快。公司凭借高效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快速的客户响应速度,工艺覆盖度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营业收入同比增加。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32.85亿元,同比增加48.4%,研发费用率为12.0%,同比增加1.3pct。2025H1公司相继迎来立式炉、物理气相沉积(PVD)两种装备的第1,000台整机交付里程碑。加上前期达成该目标的刻蚀设备,公司已有三种主力装备产品累计出货量突破1,000台。同时,公司发布了离子注入设备、电镀设备、先进低压化学气相硅沉积立式炉、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等新产品。截至2025Q3,公司在手订单充裕,能够有效保证后续营收增长。半导体设备行业景气度有望延续,先进制程建设提速。2025年1-9月中国大陆进口半导体设备金额同比增长7.22%达到324亿美元;主要半导体设备上市公司收入达到243.3亿元,同比增长44.2%。国内晶圆厂建设对半导体设备的需求依然旺盛,同时由于国产设备仍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海外龙头公司产品,因此国产化率提升仍是未来重要看点。从中长期来看,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需求或将持续向好,在先进制程的推进下,SEMI预计2025年全球3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将同比增长7%达到1,070亿美元,到2028年则有望增长至1,380亿美元。在2026-2028年间,Logic/Micro、Memory、Analog以及功率半导体相关的设备投资预计分别为1,750亿美元、1,360亿美元、410亿美元、270亿美元。半导体业务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平台型龙头公司行稳致远。北方华创作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国资龙头公司,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产品层面都具备显著的领先优势,相关设备已在下游一线厂商实现批量导入。且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之下,公司仍在不断实现新的产品应用,产品矩阵持续完善。在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趋势确立的大背景下,公司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有望长期向好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0亿元、93.2亿元、119.8亿元,对应当前股价市盈率水平分别为41x、31x、24x,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4.98亿元,同比+11.93%,归母净利润9.14亿元,同比-1.95%;其中单Q3实现营收30.66亿元,同比+16.55%,归母净利4.41亿元,同比+53.12%,环比+129.63%。海缆交付提速,业绩弹性释放。前三季度海底电缆与高压电缆实现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35.8%,其中Q3收入15.9亿元,环比增长97.3%,预计主要系Q3青洲五、七,帆石一等海缆项目进入交付周期,贡献收入增量;同时随着高附加值海缆交付量增加,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升,Q3实现毛利率22.6%,同比+0.85pct/环比+6.35pct。合同负债、存货高增,在手订单维持高位,看好业绩持续增长。公司2025Q3末合同负债、存货分别约15.7亿元、36.3亿元,同比+83.1%/105.0%;截止25年10月23日,公司在手订单约195.51亿元,电力工程与装备线亿元,海底电缆与高压电缆117.37亿元,海洋装备与工程运维39.28亿元;较高的合同负债、存货以及在手订单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奠定景气基础。新增26-27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考虑25年上半年海风装机较慢,对全年有一定拖累,我们下调25年盈利预测,新增26-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4.28、20.05、24.44亿元(25年原值为21.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8、2.92、3.55元/股,对应25-27年PE分别为29、21、17倍,参考可比公司25-27年两年PEG估值,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主要观点:Q3营收环比改善,毛利率下滑拖累业绩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9.28亿元(同比+8.14%),归母净利润19.67亿元(同比-11.97%),扣非归母净利润18.16亿元(同比-10.22%)。公司Q3单季度实现营收79.94亿元(同比+12.11%,环比+11.53%),归母净利润6.72亿元(同比-13.65%,环比-7.93%),扣非归母净利润6.55亿元(同比-9.99%,环比-2.9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是因为毛利率下滑,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导致毛利率下滑,机器人等新业务投入的研发费用处于高位。折旧增加导致毛利率下滑,加大研发投入25年Q3,公司毛利率实现18.64%,同环比-2.23/-0.63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86%/2.57%/4.75%/0.51%,同比-0.27/+0.34/+0.17/-0.12ct,环比-0.02/-0.05/-0.31/+0.72pct。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年降、固定资产折旧及为机器人等新业务投入的研发费用仍处高位。财务费用率环比提升主要是因为汇兑收益环比减少。“汽车+机器人”双轮驱动,液冷业务开辟新增长点1)机器人业务全面提速:公司成立独立的电驱事业部,整合资源聚焦机器人赛道。产品已从直线/旋转执行器拓展至灵巧手电机、躯体结构件、电子柔性皮肤等,形成平台化布局。目前已多次向核心客户送样,项目进展迅速,同时积极拓展国内机器人客户。2)汽车主业客户多元化,新产品放量:公司完成对芜湖长鹏100%股权的收购,深化与奇瑞的战略合作。同时与华为-赛力斯601127)、小米、吉利、比亚迪002594)、理想等国内头部车企合作不断深化。新产品中,空气悬架系统产能加速扩张,将于2025年提升至约150万台套,客户已覆盖赛力斯、小米、理想、极氪等;智能刹车系统(IBS)已在多个项目上量产。3)液冷业务开辟新赛道:公司将热管理技术拓展应用于液冷服务器、储能等领域,已取得首批订单15亿元。目前已向华为、A客户、NVIDIA、META等客户对接推广相关产品,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投资建议公司是优秀的tier0.5平台型零部件供应商,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潮流,跟随优质新能源汽车客户成长,单车配套金额不断提升。公司产品平台化战略持续推进,空气悬架、机器人执行器等新业务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成长点。我们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30/33.88/41.60亿元(原值为35.26/43.33/54.68亿元),对应PE分别为38/31/26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机器人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海外业务盈利低于预期。

我们预计兆易创新603986)2025年利基型产品收入或达16.5亿元。我们预计兆易创新2025年毛利率在39.6%。重申“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人民币260.00元。根据兆易创新2025年三季报,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6.81亿元,同比增长31.40%。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实现68.31亿元,同比增长20.92%。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10.83亿元(同比增长30.18%),基本符合我们和市场预期。我们预计兆易创新2025年利基型产品收入或达16.5亿元。根据兆易创新于2025年10月30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由于行业头部厂商不同程度的停产或减产利基型DRAM产品,因此导致利基型DRAM产能缺口较大,公司预计利基型DRAM价格有望在25年第四季度继续上涨。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公司利基型DRAM业务营收有望同比增长超60%,超预期达成公司在2025年初计划同比增长50%的目标。另一方面,公司提到公司的定制化存储解决方案非常适用于推理应用场景,并聚焦在端侧推理应用。公司看好定制化存储产品有望2026年在汽车座舱、AIPC、机器人等领域实现芯片量产。针对NORFlash,我们看好公司在2025-2028年继续提升市场份额。公司提到正在推动工业、汽车、端侧AI和海外市场等领域的新品,我们预计NORFlash市占率有望在2025-2028年期间继续提升。我们预计兆易创新2025年毛利率在39.6%。根据兆易创新于2025年10月30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初公司利基型DRAM业务整体仅有低个位数毛利率,2025年第二季度达到了双位数的毛利率,公司认为25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DRAM业务毛利率仍可以维持健康水平。考虑到未来来自客制化存储业务的收入,我们分别上调公司2026-2027年净利润约11.6-11.8%。我们现在预计公司2025-27年的净利润CAGR达到50%。

重申“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人民币260.00元。我们目标价基于43倍2027年P/E,略高于兆易创新过去五年的24个月动态P/E估值中值(42倍)。考虑到兆易创新2025-27财年净利CAGR是5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8%),这是我们给予43.0倍2027年P/E估值的基础。风险提示:DDR4停产对于DDR4价格和兆易创新收入拉动不及预期;存算一体存储产业进度慢于预期;NORFlash和SLCNAND行业增速慢于预期;美国新一轮制裁或影响兆易新产品研发和生产。

投资要点:公司公告:2025Q1-Q3公司实现营收70.98亿元/同比+1.89%;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2.65%;扣非归母净利润9.98亿元/同比+2.72%;销售毛利率和归母净利率分别为73.69%/14.45%,同比分别+3.62pct/+0.11pct。其中,Q3实现营收17.36亿元/同比-11.63%;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23.64%;扣非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22.30%;销售毛利率和归母净利率分别为74.68%/13.09%,同比分别+3.96pct/-2.06pct。公司Q3单季收入与利润出现同比下滑,主要系:1)三季度无大促,且双十一大促节奏前置至国庆后,消费者延迟消费;2)公司主动减少达播等活动,将资源聚焦于Q4大促;3)双十一相关种草及营销费用前置至Q3,导致费用率上升。毛利水平稳步提升,营销投入同步加大。2025Q1-Q3销售毛利率为73.69%,同比+3.62pct,主要受益于品类结构的优化(大单品占比提高、防晒毛利率提升)及降本增效措施的推进;同期销售费用率为49.67%,同比+3.27pct,主要用于新代言人官宣、新品推广及双十一投流前置所带来的形象宣传投入增加。护肤类产品仍为基本盘,洗护类表现亮眼,成为潜在第二增长曲线,护肤类(含洁面)产品实现营收55.15亿元/同比-5.63%,占总收入的77.83%,仍为公司基本盘;美容彩妆类产品实现营收10.72亿元/同比+19.32%,占比15.13%;洗护类产品表现亮眼,营收4.99亿元/同比+133.52%,占比7.04%,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弹性。产品与研发双轮驱动,持续夯实核心竞争力。公司积极推进产品迭代与品类拓展,Q3推出红宝石面膜3.0、彩棠润玉粉膏等多款新品,并推动悦芙媞等品牌应用自研成分,产品力不断夯实。在科研端,与华西医院、浙江大学药学院等机构达成合作,围绕线粒体抗衰、皮肤功能等前沿领域展开联合研究,推动“产学研医”协同发展。H股上市申请启动,开启国际化融资新篇章,助力长期发展。公司于10月30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标志着其资本国际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此举不仅有望拓宽公司的国际融资渠道,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更能为未来的研发投入、市场扩张提供有力支持。

投资建议:业绩阶段性承压,H股上市申请开启全球化新篇章。品牌多元化发力,持续深化“大单品策略”,并转向全方位品牌化营销战略。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81/17.39/18.59亿元,同比增长1.9%/10.0%/6.9%,EPS分别为3.99/4.39/4.69元,对应11月14日收盘价PE分别为18.1/16.5/15.4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