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这一夜人情世故江湖地位在64岁刘德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粤港澳三地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塔,7 万余名观众的欢呼声尚未平息,舞台中央的升降台便带着轻微的机械声缓缓升起。

64 岁的刘德华身着简约白色中山装,出现在舞台中央,一首《中国人》的旋律刚起,瞬间引起全场轰动。

谁能想到,这位与张学友、黎明并称 “三大天王” 的传奇艺人,在同代巨星纷纷淡出舞台的 64 岁年纪,仍能以这样撼人的方式突破行业想象的天花板。

这场以 “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 为核心脉络的盛会,不仅是 “一国两制” 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更创下了全运会史上的多项纪录。

34 个大项 419 个小项的竞技比赛,23 个大项 166 个小项的全民赛事,比赛项目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 19 个城市。

竞技比赛阶段,共有 14252 名运动员、8491 名代表团官员、6565 名技术官员参与,其中香港特区派出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代表团。

开幕式现场,7 万余个座位座无虚席,加上央视、抖音等平台的全球直播,累计观看人次突破 10 亿,成为近年来关注度最高的体育文化盛典。

暖场环节中,《相遇湾区》《紫荆花盛开》等节目融入粤剧、咏春、醒狮等岭南文化元素,戏曲联唱刚赢得满堂彩,曾比特的粤语金曲又引发首轮合唱。

核心篇章 “同梦同圆” 更是星光熠熠,容祖儿的《我的骄傲》旋律动人,陈小春、谢天华等 “大湾区哥哥” 唱响《友情岁月》,让全场瞬间陷入怀旧热潮。

但即便有如此强大的阵容铺垫,当官方官宣刘德华压轴时,票务系统后台访问量仍瞬间暴涨 30 倍,服务器一度陷入瘫痪。

全运会总导演郎昆曾透露,在全运会开幕式录前,他们向刘德华发出邀请时曾担心他的档期,但刘德华看完方案后立刻回复:“只要能为全运会出力,我随时有空。”

开幕式当天,他更是比规定时间提前三小时抵达场馆,换装后特约没有休息,径直走到侧幕条旁,对着空舞台反复演练走位,连脚步落地的角度都用马克笔做了标记。

导演组透露,仅跑位环节他就反复练习 27 遍,走位精准到误差不超过十厘米,麦克风高度更是调试了五次,只为 “确保每个区域的观众都能听清换气声”。

当工作人员提醒 “您不用这么拼” 时,他只是笑着回应:“这么大的场合,不能辜负大家的期待。”

演出的效果远超过预期想象,64 岁,已经年过花甲的他依旧就坚持全程全开麦,浑厚有力的嗓音穿透夜空,也引来全场7万多人的合唱声浪。

这已经不仅仅只是一首音乐,就像央视所说的,“用一首歌联结三地人心,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刘德华的个人魅力。

64 岁仍能引爆全场,仍有这样的影响力,不仅是因为唱功与敬业,更源于刘德华四十年如一日的家国情怀。

1997 年香港回归前夕,刘德华不顾外界压力,唱响《中国人》,歌声中的民族荣誉感感染了无数人。

1991 年华东遭遇特大水灾时,刘德华知道后,立即捐出 500 万元善款,自此拉开三十多年公益之旅的序幕。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他不仅参与火炬传递,还创作赈灾歌曲《承诺》,召集百名艺人举办义演,筹得 3900 万港币善款支援汶川灾区。

此外他还长期资助残奥运动员苏桦伟,不仅提供生活保障,还解决工作难题,因为他深知授人鱼鱼不如授人以渔。

张卫健就曾在一档节目中说起过刘德华的帮助,并且说,刘德华曾告诉过他一句话,让他至今印象犹深。

如果不是《流浪地球》的片尾突然感谢了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刘德华,谁也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番渊源。

如果刘德华真的是唱跳不行,观众怎么会一次次的为他举办的演唱会买单?各大场合为何要邀请一个唱跳不行的艺人来压轴出场?

对比那些卖着高价的演唱会门票,拿着天价的影视片酬,却敷衍了事,德不配位的艺人来说,刘德华简直是一股清流。

别的不说,就拿2015 年拍摄《解救吾先生》时,为还原人质被绑架的真实感,他主动要求对手演员用真实电线勒住脖颈。

对比起内娱一些流量明星,被树枝划破个脸都要全组停工,不听哄着,跳个水、冬天穿个戏服都抱怨太苦太累的流量,二者之间简直是天差地别。

当一些人将演唱会当着收割韭菜的新型收割机时,或者敷衍了事的应付歌迷时,2024 年深圳演唱会上,刘德华不慎踩空舞台通道门,膝盖擦破流血去仍然坚持持完成演出,因为他不想让观众的票白费。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