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圣杯战争开打中国企业如何破局?
11月13日,腾讯发布Q3财报,季度总营收1928.7亿元,同比增长15%;经营利润(Non-IFRS)725.7亿元,同比增长18%,整体业绩继续稳健增长并超市场预期。马化腾在财报中再次强调了AI战略带来的业务助益与提效。
当季,腾讯研发支出228.2亿元创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开支并没有大幅增长,绝对值虽然还在百亿之上达到129.8亿元,但相较去年同期的170.9亿元和上个季度的191亿元出现下降。
近期,美股科技公司AI军备竞赛陷入白热化。“谁来为天量资本开支买单?”谨慎的投资人开始提出疑问,甚至对AI泡沫破裂的担忧开始兴起。
有统计,去年以来,美国科技行业资本开支5年复合增长率已经追平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的顶峰。从资本开支流向看,以英伟达为核心,大量的资金在少数几家云、硬件、大模型公司之间流动,互相推高估值。
![]()
在最近的财报电线亿美元,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660亿美元到720亿美元,并预计2026年总支出增速将“显著超过2025年”。三季报发布后,Meta股价大跌。
谷歌近期将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上调至910亿-930亿美元。微软第三季度资本支出达到349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74%。
OpenAI曾放话,两年内匹配其AI发展的算力需求将达到现在的20倍——这就意味着其面临至少万亿级别的资金缺口。在目前还未能上市融资的情境下,近期OpenAI 与英伟达、甲骨文、AMD等科技巨头签订各种形式的战略合作订单,甚至以期权换算力,玩出了各种融资新花样。
以本轮算力竞赛中投入最大的五家——微软、谷歌、Meta、苹果、亚马逊为例,目前他们的AI收入主要来自云服务,每个季度最多能有数十亿美元。面向C端的AI产品,用户量虽然都在亿级以上,但回报不及投入的零头,商业化路径不明晰。
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大规模AI投资将严重消耗企业自由现金流,削弱其执行股票回购计划的能力。因这些巨头绝大部分开支流向了AI所需的数据中心、电力和芯片。
摩根大通在11月10日发布的报告中称:未来五年全球AI数据中心建设将面临5至7万亿美元的融资缺口,这个数字相当于全球GDP的6%。但毕竟机房、数据中心这些基础设施未来每年仍面临折旧压力,一旦出现过剩,或面临更长周期的资本崩塌。
从资本开支数据看,阿里和字节跳动相对大手笔。阿里在二季度给出了未来三年内投资3800亿人民币用于云及AI基础设施的指引,平均下来约合每年1200多亿元人民币。招商证券预测字节跳动2025年的资本开支或达到1600亿元。
腾讯更是提出“把投资花在刀刃上”。自去年四季度AI战略加速以来,腾讯累计资本开支961.4亿元。对比Meta,如果平摊到每个月,腾讯的资本开支强度约为Meta的1/10。
不过三季度之所以资本开支下降,大概率还是同英伟达在国内禁售有关,而非AI投入的决心发生改变。在昨日的业绩会上,被问及公司2025年资本开支将低于此前指引时,总裁刘炽平表示,“这并不反映公司AI战略调整,也并非对未来token消耗预期的变化,确实原因是AI芯片的供应发生变化。“他强调,公司目前储备了充足的 GPU以满足内部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季度末腾讯现金流充裕,达到853亿元,在财报“自由现金流”部分,三季度腾讯仍有一个资本开支付款2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AI的相关举措。由于服务器相关应计支出与实际现金支付之间存在时间差,这属于已付款,但未计入当季的资本开支里。
![]()
美国投行Jefferies近期发布报告援引Artificial Analysis数据称:中国提供的AI投资效率远超美国;中国头部公司总资本开支比美国同行低了82%,但最佳模型仅落后对手10%,且开源实现了世界领先;中国AI模型有望迎头赶上美国。
可以看到,虽然资本开支“被动”下滑,但AI对腾讯业绩的驱动并没有受到影响。三季度腾讯三大主业均保持双位数的稳健增长,其中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6%至958.6亿元;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1%至362.4亿元;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至581.7亿元。
马化腾表示:“我们对AI的战略投入,不仅为我们在广告精准定向及游戏用户参与度等业务领域带来助益,也带来了编程、游戏及视频制作等领域的效率提升。”
以广告业务为例,受益于AI投入,三季度腾讯营销服务实现收入再创新高,同比增长21%至362.4亿元,增速连续十二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并领先行业。
财报指出,该增长乃由于广告曝光量的提升,这得益于用户参与度及广告加载率的提高,以及AI驱动的广告定向所带动的eCPM增长。
“省着花钱”的腾讯通过平衡资本开支与效率,持续投入于人才、研发、算力及AI基础设施,并借助软件优化与资源精准调度,将算力优先用于高回报业务,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确保每一笔AI支出都能有效转化为可衡量的业绩增长。
腾讯用AI技术渗透生态并反哺生态发展的战略,也在这几个季度持续获得验证——短短数月,元宝已接入数十个腾讯核心应用,覆盖社交、办公与消费等关键场景,生态反哺效应同步显现,腾讯会议接入元宝后AI功能用户量显著提升。
一方面是短期可见的业绩回报,另一方面是理性的资本开支投入,中金公司也评价腾讯,“在AI支出与利润释放间做出了较好的平衡。”
是烧钱换增长,还是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构建商业应用,找到AI投入与效率的平衡?在硅谷巨头不惜一切代价冲刺人工智能的“圣杯”时,中国企业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