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讽刺!美国老警告别人自己才是向中国借了最多钱的…”

背靠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资助,总部设在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的“援助数据”项目(AidData)近年来曾多次发布抹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所谓“研究报告”,翻炒“债务陷阱”论调,为美国媒体对华负面叙事提供“弹药”。

而当USAID这个最大金主被特朗普政府强行关闭后,AidData突然换了一套说辞,反指“过去二十年间,美国才是中国对外融资的最大接受国”。

据《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18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二,AidData发布报告称,根据对中国对外融资的最新研究,他们得出了一个“出人意料且违背直觉”(unexpected and counterintuitive)的结论:尽管美国政府不断对发展中国家嘀嘀咕咕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的陈词滥调,但事实上,在2000至2023年间,中国金融机构向美国放贷超2000亿美元,在全美几乎所有州共支持了2500个项目,规模超过对其他任何国家的贷款。

报告称,这些资金不仅流入了输油管道、数据中心和机场航站楼的建设项目,也为特斯拉、亚马逊、迪士尼和波音等美国全球500强企业提供融资,还包括一部分收购活动。尽管在2017年,此类融资活动开始引发美国政府的警惕,但仍有超过半数的贷款(1030亿美元)发放于2018年之后。

“这真是莫大的讽刺,”AidData执行董事布拉德利·帕克斯(Bradley Parks)表示,“美国政府一直在警告其他国家警惕对华债务风险,而从中方债权人处获得大量入境贷款的,却是美国借款人。”

据报告所述,该团队追踪了2000年至2023年间,1193家中国捐助方和贷款机构通过赠款和贷款,在21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的3万多个项目和活动,总额达2.2万亿美元。

《纽约时报》援引报告内容称,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多以政府为借款主体的大型项目贷款为主。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已累计向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项目投放超过1万亿美元贷款。

而针对发达国家,中国的融资则更侧重商业领域。近年来,中方逐渐加大对澳大利亚、英国等富裕国家的信贷投放,目前中国对高收入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放贷金额已基本持平。

报道称,这类贷款多为面向政府及大型企业的信贷额度,主要流向发达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高科技资产,美国便是其中一重要接受方。

AidData的报告显示,在中国机构对美开展的融资业务中,中国资金已为数百个州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支持,包括一条从加拿大通往纽约的高压输电线、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全球最大数据中心之一,以及纽约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的多个航站楼。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贷款中大部分直接流向亚马逊、哈利伯顿、特斯拉、波音、高通和迪士尼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为其日常运营提供商业贷款;另一部分则用于帮助中方控股企业收购从事芯片、DNA分析等业务的美国公司。

当然,作为美国“”叙事宣传的“白手套”,AidData这份报告延续了其惯用伎俩——看似客观分析,实则仍在翻炒所谓“”。

报告危言耸听称,中国上述融资是其全球大规模支出计划的一部分,资金多流向关键矿产、基础设施及半导体等敏感技术领域,目的是掌控西方敏感技术相关企业。此举不仅可能引发所谓“国家安全问题”,还会让中国在战略物资储备、全球供应链及海上交通要道等方面获得经济主导权。

报告还提到,中方放贷机构已为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并购交易提供了超3350亿美元信贷,其中四分之三流向中国本土企业发起的并购项目,覆盖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量子信息等多个领域。美媒对此解读称,AidData的研究表明,这类融资深度助力中国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技术和先进机器人等领域抢占领先地位。

此外,报告极力渲染,称世界大国间的竞争正蔓延至援助和发展融资领域,一场“根本性转变”正在发生,“援助和信贷提供方的首要目标不再是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而是转向提升自身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

报告合著者布鲁克·埃斯科瓦尔(Brooke Escobar)更是毫不掩饰偏见,妄言中方增大对外融资并非寻求提升“全球慈善家”声誉,而是“专注于巩固其国际首要债权国地位,让各国都无法承受疏远或对抗中国的代价”。

AidData执行董事帕克斯也满怀恶意揣测称,研究数据显示,当中资企业计划收购英、荷、德、美等国的高价企业时,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我们支持你,这是信贷支持,放手去干”。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威廉·赫纳根(William Henagan)则宣称,中方向美企或基础设施项目提供的单笔贷款或许不构成国家安全风险,但跨境收购相关放贷的规模,可能帮助中国扩大在战略重要产业的市场份额。他还无端攻击,污蔑称此类收购是中方“系统性窃取知识产权的另一种方式”。

正是在这种零和博弈思维主导下,近年来美国国会不断收紧中资收购项目审查力度。美媒称,如今中资机构为美国敏感领域并购交易提供融资已愈发困难。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在第一届任期内就着手加强外资收购审查,还调查了以往中资收购美企的交易;后续拜登政府则进一步扩大出口管制范围,限制中国获取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

对于美方无理举动,中方曾多次强调,中美经贸合作本质是互利共赢。多年来,中国企业对美投资为促进美国国内就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将经贸投资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有损外界对美国市场环境的信心,也无助于美国经济增长。美方有关人士应停止对中国无端指责抹黑,多做促进中美合作的事。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