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六连板all-in算力:老牌巨头重生记
根据阿里集团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阿里云季度营收398.24亿元,同比增长34%,再创新高的同时,影响的是整个云产业链,“阿里云概念”的公司更是层出不穷。
但广大投资者还是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市场传闻左右。近期A股一家老牌上市企业,就针对“阿里云”概念进行了辟谣,也终结了其连板之路!
具体而言,11月26日晚间,实达集团发表公告称,公司注意到网络平台上有关其与阿里云合作的传闻,目前公司与阿里云之间未开展业务合作。注意仅仅是目前!
没了“阿里云”的想象,风云突变,此公告一出,公司的“五进六”的连板之路戛然而止:11月27日早间,公司股价在5分钟内跌停,卖盘高达194万手!
![]()
![]()
其实,实达集团和阿里云的“携手”,倒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只是时间早了点——要追溯到今年4月!
据今年4月28日的报道,实达集团与阿里云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双方的合作,实达集团将以国家级福州新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项目、鼓楼区家校共育智慧云平台等项目为基点,深度融入阿里云的各项AI技术能力,为AI数智化转型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
从上文叙述可知,双方只是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具体的业务合作尚未开始,而近期“阿里云”概念的东风,点燃了市场对公司股价的预期,没想到被一纸公告摁在地板上!
虽然和阿里云的合作八字还没一撇,但公司正在向数字算力进军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本月初官宣的一桩收购案,便可清晰看到这种趋势!
11月4日晚间,实达集团发布公告称,拟以1.85亿元收购福建数产名商科技有限公司(数产名商)95%股权。数产名商建设的智算中心项目已于2024年9月竣工验收并投产运营,总投资5.5亿元,算力规模达2000P(稀疏算法下)。该公司另外5%股权由上海商筹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后者股东为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马堃和杨帆。
具体而言,本次收购中,实达集团拟从福建大数据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产投控股)收购数产名商51%股权,并同步收购上海大名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名城)所持有的44%股权。这样算下来,基本等于把数产名商收入囊中了(除了另外5%股权外)。
由于产投控股与实达集团控股股东福建数晟同受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控制,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换句话说,这次收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左手倒右手”!
至于这里提到的,持有数产名商44%股份的大名城,则是起于福建的一家知名老牌地产上市企业,其地产品牌“名城地产”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面对市场变化,大名城在稳固房地产主业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转型。
大名城在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中明确提出,新增了低空经济和人工智能算力两大新质生产力业务板块,公司位于福州的智算数据中心(2000P)已投入运营,而这正是数产名商的业务。
对于 大名城而言,将其在算力服务公司(数产名商)的股权出售给专注于数字经济的实达集团,符合其聚焦主业的战略。同时,这也能够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现金回流,优化自身的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
不过,在风险提示公告中,实达集团表示“本次交易事项涉及的相关正式协议尚未签署,后续是否能签署正式协议、交易能否最终完成尚存在不确定性”。
对实达集团的过往更进一步探究发现,这里的“不确定性”,可能只是为了不把话说满,因应信息披露规则的需要而已。因为——这笔交易,其实已经筹划了整整四年,并和实达集团的转型之路密切相关。
![]()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实达这家公司,笔者有点眼熟,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当年红极一时,名声堪比联想电脑的实达电脑!
笔者上高中时,班上用来放PPT的电脑就是实达的,每次自习课的时候,我们经常趁着老师不在的时候,悄悄放名侦探柯南的电影光盘,回想起来已是多年前,不禁感慨“沧海桑田”。
确实,实达集团的年龄,可能比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众财友都大:自1988年创立以来,其发展历程充满了跌宕起伏,从一家地方小公司,历经辉煌、挫折、重组,最终转型为一家国有控股的大数据企业。
具体说来1988年,公司成立于福建福州,最初名为福建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实达电脑)。1989年推出首台中西文终端打字机——那个时候,只要会把文字在打字机上打出来,都是妥妥的“金领”!
1996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734,成为中国A股市场最早的IT企业之一。在这一时期,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计算机外部设备、系统集成等,是国内知名的IT品牌。
1997年,在时任总裁叶龙的力主下,实达集团宣布进军个人电脑市场。到了1999年,实达PC市场份额即名列国产品牌前四位,成为同联想并驾齐驱的国内一线电脑厂商。不过这一年,和麦肯锡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两败俱伤”的遗憾!
具体说来,实达集团花重金聘请麦肯锡进行营销管理体系改革,但这次激进的“矩阵式”改革因“水土不服”等并未成功,反而导致集团内部管理混乱,业务停滞,库存不清,最终业务连年亏损,使实达“元气大伤”,甚至戴上ST的帽子。到了2005年底,面对中外电脑巨头的强大竞争压力,实达终于宣布退出PC业务,“实达电脑”成为绝响。
PC业务彻底寿终正寝,公司该向何处去?此后的一段时间,实达集团四面出击,进行了一系列跨度极大的多元化转型尝试,先后进入了房地产和矿业等领域,甚至还搞过手机,蹭过“互联网+”。这些尝试往往追逐市场热点但未能深耕,反而因其战略摇摆和资源分散,成为了后来债务危机的重要诱因之一。
举个例子,2012年至2014年,实达集团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仅在2013年,通过变卖资产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避免被暂停上市的命运。对于公司亏损的原因,实达集团归结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而公司也于2015年彻底剥离房地产业务。
2018年以来,受经营不善与内外环境压力等因素影响,实达集团及其下属核心子公司均陷入债务危机。2019年,实达集团净利润亏损超过30亿元。
由于连续两年亏损,2020年6月,实达集团终于到了悬崖边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冠上“*ST”标志。这意味着,如果不能在2021年底前通过重整程序实现净资产转正,实达集团将被强行退市。
![]()
2021年,面对公司的债务危机,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公司进行重整。重整过程中,公司实施了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引入了福建省数晟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为战略投资者,并最终确定福建省国资委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据福建长安网,对于实施重整背后的动机,当时福州中院曾经表示:“如果不能重整成功,破产清算债权清偿率预估只有12.29%。而实达集团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安防系统集成等国家鼓励发展的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优势,有较高的重整价值,我们决定大胆启动预重整机制,和时间赛跑,尽最大可能保住这个本土上市企业品牌。”
面对公司债权人众多(约48个),分散于全国各地,其中不乏国企等复杂因素,历经一系列复杂的法律程序,2021年12月31日,福州中院裁定确认实达集团重整计划执行完毕,这场与时间的竞赛最终获得成功,集团成功保住上市资格。
重整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注入大数据相关的优质资产,与实达集团原有的AI、安防信息系统集成业务形成优势互补,促成公司的全面转型,从而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还是从2021年底开始讲起:作为重整投资方入主的福建省大数据集团作出了承诺:将在重整完成后,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当时的初步意向是注入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应用服务有限公司。这个承诺是控股股东为解决历史问题、为上市公司寻找新发展路径而设定的方向,为今天的交易“播下了种子”。
2023年7月31日,实达集团与大数据集团签署《股权转让意向书》,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大数据集团持有的星云大数据不低于51%的股权。但此后因条件未谈妥,2024年1月30日该收购终止。
计划跟不上变化:最初的标的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应用服务有限公司,因重点在应用而非算力,终因业务协同性不足在2025年初被临时替换。2024年5月才成立的新公司数产名商,凭借其股东背景和业务契合度成功“替补上位”,并且收购方案从最初的仅收购51%股权,进一步提高至95%。
这一变更非常关键。数产名商的主营业务是算力服务,与实达集团决心聚焦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领域高度契合。可以说,这次变更是为了确保承诺能够真正“开花结果”,注入的资产能切实赋能上市公司发展。
尽管成立时间短暂,数产名商的财务数据却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11.03万元,净利润396.14万元;而截至2025年7月末,营业收入已飙升至5969.31万元,净利润608.55万元,七个月时间即完成去年全年150%的营收和154%的净利润。
![]()
相比之下,实达集团目前亏损严重: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8757万元,同比扩大339.6%。2023年和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719万元和565万元,相当于一口气亏掉前两年净利润的两倍有余。
同时,公司货币资金2.2亿元与流动负债6.22亿元已形成鲜明对比,1.85亿元收购款的支付将进一步消耗现金储备,若未来“造血”不力,恐将面临财务风险。此外即使收购成功,现在算力市场早已成为“红海”,势必给公司未来带来相当大的竞争压力!
![]()
实达集团此次收购数产名商,确实不是一次突如其来的交易,而是其四年前破产重整,国资入主时,就已埋下伏笔的承诺兑现。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四年前种下的种子,如今即将开花结果”。
算力虽然是“朝阳产业”,实达集团自身面临资金压力,而算力服务赛道竞争激烈,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挑战。因而这枚“果实”最终能否茁壮成长,还需要时间检验,在这个时间点入场,最好三思而后行!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