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美元霸权中国正在下一盘大棋
最近有个大新闻,我们要在香港发行不超过40亿美元的“美元主权债券“。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总认购金额1182亿美元,是发行金额的30倍。
什么是美元主权债券,也就是中国政府以自己的国家信用做担保,向国际投资者发行的以美元计价的债券。投资者用美元购买,到期后我们支付美元本金和利息。
很多人一看就纳闷了:咱们国家不是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吗?比英国一年的GDP还多,怎么还缺这点钱?还要向别人借美元?
如果你真觉得这只是“借钱”,那可能就想简单了。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在下一盘破解美元霸权的大棋!
要理解中国为什么下这一步棋,得先明白美国是怎么靠美元收割全球的。美国的这套玩法可以发成四步:
美元是全球主要的结算货币,买石油要用美元,买芯片要用美元,买大宗商品也要用美元。美国只需要印钞票,就能从全世界买到实实在在的商品。
像中国、德国、日本、沙特这些“贸易顺差国”,通过出口商品赚取了大量美元,而像阿根廷、埃及这些“贸易逆差国”,因为需要进口粮食、石油等必需品,手头的美元非常紧张。
这一步最精妙,那些赚了大量美元的顺差国发现,手里的美元花不完,买美国的商品?该买的都买了,去其他国家投资?风险太大,万一发生地缘冲突,被制裁,血本无归。
想来想去,最“安全”的选择居然是买美国的国债,它的收益率相对稳定,又是用美元结算,背后还是美国的信用背书,还能和美国搞好关系,所以大多数国家又不约而同的选择拿赚来的美元,又买回了美国国债,等于把钱又借给美国。
对于那些缺美元的逆差国就更惨了。当美元加息时,资本外流,这些国家就会出现“美元荒”,还不起到期的美元债务。
怎么办?只能贱卖国家的核心资产,比如铁路、港口、电力、矿产等等,这些资产一旦卖掉,就再也拿不回来了,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民世世代代为美国人打工。
美国一边印着钱买全球最好的商品和服务,一边再通过发行美国债券,靠调息来收割,再把美元吸引回去,靠着印钱坐享其成。
根据美国政府公开的数据,自2008年起美债规模就保持着惊人的扩张速度,2017年突破20万亿美元,2024年突破35万亿,最近一年间又快速飙升至37万亿。这一数额相当于2024年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1.27倍。
面对这套玩了半个世纪的游戏,中国没有选择硬碰硬地掀桌子,而是在美元体系内部巧妙地打入了一个“楔子”。
去年,中国在沙特发行了20亿美元的债券,也吸引了400亿美元的抢购,利差几乎与美国国债持平,这说明什么?
说明国际资本认为把钱“存”在中国这里,跟存美国一样安全,甚至更可靠。当美元有了新去处,美债就不再是不可替代的了。
过去,美元的流向是单向的,从美国流出,最后又流回美国。现在,中国在中间建起了一个新的循环体系:
顺差国(如沙特)把闲置的美元购买中国的美元债券→ 中国把这些美元借给需要美元的逆差国(如阿根廷)→ 逆差国到期可以用人民币、商品或服务偿还债务。
这套新体系,可以让沙特这样的顺差国的闲置美元有了新的选择和去处,而对于阿根廷这样的逆差国,就有了筹措美元的渠道,不用担心核心资产被收割。
对于中国来说,用别人的美元转了一圈,获得了人民币、商品或者服务和友谊,就连美国,因为逆差国能借到美元还债,美债违约率也降低了。
别的国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也没能力。欧洲、日本韩国都不敢,因为他们的贸易、能源、金融命脉都掌握在美元体系中。
而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拥有最大的外汇储备,还有香港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才有能力在美元体系中开一个缺口。
另外,美国的美元是“印”出来的,而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支撑,中国的美元是“赚”出来的,每一分美元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商品和服务,中国的美元债比任何国家都硬气。
中国发行美元债,实际上是在做一个“美元流动性再平衡”的实验。从去年在沙特的20亿美元,到今年在香港的40亿美元,这套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当全球资本提到“最安全的美元资产”时,想到的不再只有美国国债,还有中国的主权债券,让全球资本有了一个更可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