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 电影 少林寺 华流新势力正在席卷全球
近几年,“韩流”在中国引起的旋风至今强劲,而在“韩流”成型与成功之时,一股“华流”也正逐渐成长与成熟。所谓“华流”,是指在东亚、欧美流行的以中华文化为内核的文化潮流。“华流”既包括流行文化,也包括被现代形式包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韩流”成型与成功之后,“华流”正逐渐成长与成熟。
在谁的故事讲得更吸引人的“较量”中,“华流”已经占得一定的先机。其中“陆流”的兴起更让人眼前一亮。在最近香港电影如何重现昔日“东方好莱坞”风情的讨论中,香港业内人士指出,香港电影的春天在大陆,不仅在于票房,也在于双方人才的交流和吸纳,包括对大陆电影深度风格的学习。
这是一次创意的接力。无论是大陆的也好、香港的也好、台湾的也好,他们都在寻找和努力尝试使华流成为全球化语言的机会。台湾著名电影人焦雄屏说,在电影领域,全球化是必然的。但是全球化的语言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李安的《卧虎藏龙》提供了一种可能,虽然李连杰、成龙都在前面铺垫,但是李安把武侠片变成了一种文化间的沟通方式。所以张艺谋通过《英雄》和《十面埋伏》也开始尝试这种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创作模式和语言。
如果诺贝尔奖没有这个不成文的习惯――获奖者必须是人的话,那么,熊猫是有充足的理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
早在公元685年,两只中国大熊猫就做为友谊使者与和平象征到了日本。在1957年至1982年这26年间,这一传统被发扬光大,共有23只熊猫到9个国家履行“外交”使命。
阅读剩余
版权声明:
作者:today68
链接:https://www.guzheyun.com/9798.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