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将在台海开战后蜂拥而上?美国智库:台当局仅能得到有限支援

很多人认为一旦台海发生冲突,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友肯定会立刻介入,像是赶来救火一样。但美国的智库——兰德公司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表示台当局最多只能得到有限的支援,不会有大规模的国际联军前来帮助。这个结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通过大量的推演和调研得出的。

兰德公司自上世纪以来就一直在研究类似问题,他们的分析报告经常作为五角大楼和白宫的参考资料。比如,2021年2月,兰德公司发布了一份名为《美国盟友和伙伴对台湾的支持》的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盟友愿意介入的程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他们自身的安全、经济压力和国内政治状况。换句话说,虽然大家愿意帮助,但一旦动手,风险太大,回报不明显,因此行动会十分谨慎。

先了解一下背景,台海局势的紧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随即引发大陆进行大规模的军演,导弹飞过台湾上空,空军和海军围绕岛屿活动了好几天。兰德公司分析认为,这次事件暴露了美国在西太平洋的薄弱环节。由于大陆的反介入系统极为强大,美国航母很难轻易接近。随后,2023年4月,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与美国议长麦卡锡会面,导致大陆再次进行军演,空军和海军的活动更加频繁。兰德公司在2023年6月发布的报告《台湾能否抵御中国大规模军事攻击》中提到,这些演习让台岛的防御压力巨大,但外部援助往往来得太慢,台岛需要在前几天自己顶住压力。

2024年5月,赖清德上台后,大陆又进行了联合利剑-2024A演习,空军、海军和火箭部队全力出动,模拟封锁台湾。兰德公司在后来的评估中指出,这样的封锁使得军援通道变得异常困难,盟友如果要运送武器,必须冒着极大风险。到了2024年10月,联合利剑-2024B演习再度上演,空军飞机数量超过百架次,海军舰艇也有四五十艘,展现了大陆快速动员的能力。兰德分析师认为,这些演习让国际社会看清,介入台海冲突意味着要与大陆硬碰硬,几乎没有国家愿意为此冒险,特别是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和安全风险。

兰德公司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他们做了很多兵棋推演,模拟战争中的各种情形。根据2023年的报告,美国如果介入,海军在西太平洋无法对抗大陆的区域拒止系统。大陆拥有东风-26导弹,射程超过4000公里,可以打击航母;空军的歼-16挂载鹰击-12导弹,轰-6挂载鹰击-18,射程远且威力大。此外,大陆可能还在研发空射东风-21D导弹,这种导弹从轰-6N上发射,打击范围可达4500公里。而美国的F/A-18E/F舰载机作战半径只有约1000公里,一旦靠近台湾,便会进入大陆的打击圈。兰德的推演结果显示,如果美国舰队介入,第一周可能会遭受重创,后勤补给从关岛运输过来的困难重重,空中加油机不足,油库一旦被摧毁,整个舰队的行动就会陷入瘫痪。

那么,盟友们又会如何呢?日本虽然地理位置接近,但兰德公司在2021年的报告中提到,日本官员表示,最多也就是提供冲绳基地给美国使用。由于日本宪法的限制,自卫队无法派兵参与海外作战,而且日本对东海航道的依赖也使得它不愿意轻易卷入冲突,因为一旦发生封锁,能源进口就会受到威胁,电价也会暴涨。澳大利亚的态度类似,兰德公司通过调研发现,澳大利亚专家认为他们会提供后勤补给,比如港口加油等,但不会派遣地面部队,因为中国是澳大利亚铁矿石和煤炭的大买家,一旦发生冲突,澳大利亚的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政府可能因此倒台。至于英国和加拿大,兰德分析认为它们的援助意愿最小,最多也就提供情报支持或派遣侦察机,但由于舰队老旧,燃料费用较高,它们更倾向于保持低调。

其他智库的观点也和兰德的结论差不多。国防优先组织在2025年9月的报告中指出,虽然美国希望盟友支持防卫台海,但盟友的支持并非无条件的,实际上是十分有限的。昆西研究所的2025年9月报告《台湾是美国重要但非关键利益》直接指出,台湾并不是美国的条约盟友,美国没有义务出兵,国际间的反应往往只是外交声明。芝加哥全球事务理事会2024年12月的民调显示,美国民众支持帮助台湾的意愿并不高,大家更愿意提供武器,而非派遣兵力。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在2024年2月的分析报告《构建对台湾的国际支持》中提到,要想争取盟友支持,美国需要先证明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否则没人愿意冒险成为“炮灰”。危机组织的2023年10月报告《防止台海战争》也指出,欧洲国家距离太远,制裁中国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工业品没有替代市场。至于菲律宾和越南等南海国家,兰德的调研显示它们也不会愿意借出军事基地,因为害怕遭到中国的报复。

经济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兰德公司在2023年的报告《像志同道合的盟友?》中通过贸易数据得出结论,哪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越多,它们介入台海冲突的可能性就越低。例如,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一旦停止供货,全球的手机、汽车和服务器产业将受到影响,甚至美国本土的工厂也会感到紧张。澳大利亚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占了很大份额,一旦发生冲突,矿区的裁员和运价暴涨将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日本对能源的依赖,尤其是东海航道的通行,一旦被封锁,社会成本也会大幅上涨。英国和加拿大同样,农产品和矿产依赖出口中国,发生冲突时,它们的经济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兰德的分析师指出,很多国家的战略是“克制”,尽量避免战争升级,避免引发全面冲突。核风险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兰德在2024年11月的报告《让美中台海冲突保持在核门槛下》指出,常规战争容易误伤战略资产,导致双方指挥失误,情况越打越复杂,局势难以控制。

台岛自身的防御形势也不容乐观。兰德在2023年的报告中评估,台岛的面积小,纵深浅,机场和雷达设施一旦遭受几轮打击,防线便会出现严重缺口。台岛的主力战机只有100多架,在面对更大规模的敌机群时,维护难度大,且一旦丧失制空权,武装直升机就会变得脆弱。兰德的推演显示,台湾能在前72小时内抵抗,但随着时间推移,外部援助到达的时间差会加大,岛屿的防御能力会迅速下降。2025年9月,兰德在评论《台湾的战斗意志不是问题》中提到,台湾虽然在备战,但社会凝聚力和物资准备仍然滞后,政治分歧也使得战时的统一意志难以形成。民调显示,虽然超过三分之二的台湾民众愿意抵抗,但精英和民众对威胁的认知差距较大。 将台海与俄乌冲突进行对比,兰德分析认为,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援主要是提供武器而不是派兵,主要是因为不希望与俄罗斯发生全面战争。而面对一个经济和军事都比乌克兰更强大的中国,美国更不会直接派兵。乌克兰是陆地国家,边界较长,运输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