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停摆第40天特朗普喊线不到一天贝森特出面拆台

就在大家逐渐对这场政治僵局感到疲倦时,特朗普又抛出了一个吸引眼球的新说法,他要给美国大多数普通人发2000美元“关税红利”。

这句话一出,立刻引发大量关注,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但还没等这条消息发酵24小时,财政部长贝森特就站出来,含蓄但明确地表示,自己并没有听说过这个计划。

11月9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条消息,说要用征收的关税收入给美国民众发钱,每人最少2000美元,他还特意强调,这笔钱只发给普通民众,不包括高收入群体,而且说得非常笃定,好像这笔钱很快就会到账一样。

特朗普还说,关税已经让美国变得比以往更富有,甚至还能用来还国债,他在帖子中还顺带批评了那些反对加征关税的人,说他们不懂得国家财政的逻辑。

不过这条消息里,最关键的问题一个都没提清楚,比如说,这2000美元是怎么发?什么时候发?这些都没有,更没有任何时间节点,这样的信息空洞让不少人怀疑,这是不是又是特朗普一贯的惯用手法,先把话放出去,制造舆情,等情况不对就慢慢淡化。

这次说要发钱,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大约在10月份的时候,特朗普在一次电台采访中也说过类似的线美元用于“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

但这件事说完之后就没有下文,没有任何政策细节,也没有任何政府官员跟进,到了现在,一样的套路又出现一次,只不过金额更加确定,语气更加强硬。

但真正让这件事有意思的,是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回应,贝森特在11月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及这个计划,他说得非常委婉,但意思很明确,他并不知道这个发钱计划,也没有和特朗普就此事进行过任何讨论。

他还补了一句,说所谓的“关税红利”可能并不是现金形式的发放,而是通过税收减免、社保优惠或者小费、加班费免税等方式来体现,他这番话一出,立刻被解读为是对特朗普言论的“拆台”。

如果说特朗普的发钱计划是一场高调宣布,那么贝森特的回应就是一次冷处理,这也让外界看出,这项政策根本就没有经过系统的规划,更没有在政府内部形成共识,这绝非一次严肃的经济决策,更像是一次政治表态。

从财政的角度看,特朗普说的所谓“关税红利”也没有那么多,根据美国财政部的公开数据,近几年美国通过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确实增加了一部分财政收入,但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算,这部分收入每年大约也就三四千亿美元。

要知道,美国的人口超过3亿人,哪怕只给一半人发2000美元,也要花掉大约3000亿美元,而这还只是一次性的开销,并不包括执行成本、行政费用以及各种可能的抵扣漏洞,如果真要发这笔钱,光靠关税收入根本不够。

而且,美国的关税政策本身也面临很大争议,目前,美国最高法院正在审理特朗普时期关税政策是否合法的问题,因为他当时绕过了国会,直接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对某些国家的商品加征关税。

这个做法是否越权,是现在法院讨论的重点,讽刺的是,就连一些由特朗普自己任命的官,对这一操作也提出了质疑,换句话说,如果法院最后裁定这项政策无效,那所谓的关税红利就不是发不发得出的问题,而是根本收不上来。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突然抛出“发2000美元”的说法,不少人认为是为了转移视线,因为此时的美国,正处在一场严重的政府停摆危机中。

国会两党迟迟谈不拢预算案,从10月开始政府就已经“关门”,到11月9日已经是第40天,这次停摆影响非常广泛,数十万联邦职员被迫无薪工作,国家公园、移民法庭、部分机场服务都停了,大量依赖政府服务的普通人生活受到不小的影响。

在这种时候,很多人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正在积压,特朗普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抛出“发钱”说法,显然是有意为之。

他的支持者会觉得这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姿态,而反对者则更容易陷入被动防御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这种言论会让公众将注意力从“政府为什么还不开门”转移到“到底能不能拿到这笔钱”上。

其实这也并非特朗普第一次用这种方式制造话题,他在任期间,曾多次通过社交平台直接“发布政策”,有的时候甚至连白宫官员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比如当年突然宣布要对墨西哥征收新一轮关税,结果市场大跌,后来又改口说暂缓执行。

再比如宣布“禁止变性人参军”,也是事先没有通知军方,直接在社交平台宣布,这种“社交媒体治国”的方式,虽然效率高,能迅速抢占舆论,但也往往缺乏系统性和可执行性。

这次的“发2000美元”言论,也让人联想到即将到来的总统选举,虽然特朗普目前还不是现任总统,但他已经宣布再次参选,并且在共和党内部支持率依旧很高。

在选举周期中,提出“全民发钱”这种说法,很容易获得普通选民的好感,尤其是在通货膨胀压力还没有完全缓解、储蓄率下降、生活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这种承诺更显得“动听”。

但说到底,真正决定一项政策是否能落地的,从来都不是一句话,而是系统的财政安排、立法程序和官僚体系的协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财政部长都还不知情,国会也没有收到任何相关提案,预算委员会也没有安排这笔钱的来源,这项“全民发2000”的计划,怎么看都更像是一种政治操作,而非真正的经济政策。

这场风波也再次凸显出美国目前政治运作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政策信息的发布越来越依赖于个人的社交能力,而非正式的政府机制。

这种现象在特朗普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习惯于通过社交平台直接面对民众,跳过现有的行政流程,这种方式虽然吸引眼球,但也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

未来,如果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被法院否决,那么很多企业的供应链安排将再次受到影响,加上当前中东局势紧张、能源价格波动、欧洲经济复苏乏力,各国对美国政策的稳定性关注正在上升。

总的来看,特朗普宣布“发2000美元”的说法,虽然引发了大量关注,但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这项计划缺乏实际操作的基础。

财政部长的回应、财政收入的限制、法院对关税的审查、政府停摆的现实问题,都让这项承诺的可行性变得极其有限,对普通人来说,这种言论更像是一场政治秀,而不是可以指望的钱包增长。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