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FY26Q2坚定AI投入ToBToC齐发力
阿里发布2026财年第二财季(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477.95亿元(市场预期2452亿元),同比+5%,剔除已出售高鑫零售和银泰业务影响,同口径收入同比+15%。由于对即时零售、用户体验以及科技的投入,阿里巴巴利润下滑。经营利润53.65亿元,同比下降85%,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78%至90.73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209.9亿元,同比下降52%。分业务来看,阿里云业务增速再创新高。当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团实现收入398.2亿元(市场预期379.9亿元),同比+34%,外部客户收入同比+29%,主要系公有云尤其是AI产品的需求增长。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九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幅。
本季度阿里云持续加码全栈AI能力,从前沿AI基础模型到高性能AI基础设施形成完整技术体系。最新发布的Qwen3-Max模型,性能超过GPT5、Claude Opus4等,跻身全球前三。
ToB方面,阿里云持续扩大AI云市场第一优势,份额超过第二至第四名的总和。全栈AI优势放大增长势能,带动公共云持续增长。阿里云在政企市场、金融云、混合云等领域均有持续份额提升。与此同时,阿里云的海外业务呈现加速势头。截至9月30日,阿里云在全球29个地区运营着91个可用区,并宣布在巴西、法国和荷兰新建数据中心。其全球化布局正步入收获期,新加坡国家人工智能计划亦采用其开源生态构建东南亚多语言大模型。
ToC方面,千问APP有望率先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千问APP上线万下载,成为史上增速最快的AI应用,AI和阿里电商、地图、本地生活等业务生态的协同是更大的想象力。
当前AI需求增长速度远大于供给能力。就近期热议的AI泡沫问题,吴泳铭提到,行业内不仅新的GPU基本上是跑满的,甚至是上一代或者是三年、五年前的前几代的GPU都是跑满的,所以就现在三年之内,看到所谓的AI泡沫应该是不太存在的。
阿里不排除在已承诺的三年3800亿元人民币投资之外进行额外投资。资源投入从训练到推理逐层递进:1)基座模型训练:通过持续迭代模型能力,解锁更多客户及高价值场景,进而提升TOKEN消耗量、
质量与客户付费意愿;2)百炼平台推理服务:聚焦全球客户服务,通过AI资源24小时高效率调度(削峰填谷)实现服务器满载运行,做大百炼资源池;3)内部AI化推理服务:覆盖内部各业务场景的推理服务需求;4)外部客户推理服务需求:全方位使用阿里云服务(含存储、大数据、CPU资源等)的外部客户优先级高于仅纯粹租用GPU满足简单推理需求的外部客户。
1)港股互联网: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网易、快手、小米集团京东集团、腾讯音乐、金蝶国际、迈富时、百度集团、商汤、金山云、金山软件、哔哩哔哩、美图公司、中国软件国际、浪潮数字企业。
2)阿里链:数据港、石基信息、光云科技、蓝色光标、税友股份、值得买、新华都、南威软件、易点天下、浙文互联、新炬网络、恒生电子、润建股份、浙大网新、华勤技术、紫光股份、浪潮信息、杭钢股份、亚信科技。
3)Agent:鼎捷数智、视源股份、泛微网络、致远互联、用友网络、汉得信息、赛意信息、合合信息、福昕软件、税友股份、润达医疗、同花顺、恒生电子、金山办公、万兴科技、科大讯飞、金桥信息、卓易信息、普元软件。
4)国内算力:寒武纪、云天励飞、亿都(国际控股)、浪潮信息、曙光数创、超讯通信、瑞晟智能、华丰科技、神州数码、软通动力、烽火通信、广电运通、拓维信息、四川长虹、润建股份、数据港、润泽科技、光环新网、科华数据、奥飞数据、优刻得、立讯精密、安博通。
5)海外算力: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长光华芯、长芯博创、源杰科技、华工科技、光迅科技、太辰光、仕佳光子、胜宏科技、景旺电子、沪电股份、生益电子、深南电路、东山精密、兴森科技、工业富联、英维克、高澜股份、申菱环境、巨化股份、川环科技、同飞股份、飞荣达、鸿腾精密、麦格米特、欧陆通、禾望电器、盛弘股份、杰华特、紫光股份、锐捷网络、中兴通讯、菲菱科思等。
技术迭代不及预期、国内AI Agent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算力供应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