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韩互动频繁美国同意韩国造核潜艇技术硬通货显现
中国外交部直接定性日本介入台海是“侵略行为”,《解放军报》更是警告日本全国都可能沦为战场,震动朝野。
更糟糕的是,俄罗斯趁机在北方四岛问题上频繁施压,差不多两天提一次,让日本腹背受敌,压力山大。
陷入孤立的高市开始到处求救,找法国、英国、德国,也找澳大利亚、韩国,可得到的回应全是礼貌性沉默。
美国高层当然预料不到这一点,他们不会天真地认为,仅凭日本就能压得住中国,毕竟事情要是这么简单,那几任美国总统也就不用那么费劲了。
就说2024年的全球新船订单吧,韩国拿下了四成还多,特别是那些值钱的LNG运输船、超大集装箱船,差不多一半都是韩国造。
比如韩华海洋旗下的巨济造船厂,规模在全球都排得上号,不光能造10万吨级的大型货轮,去年10月还把韩国第一艘3600吨级的“蒋英实”号潜艇送下了水。
别小看这艘潜艇,它用上了韩国自己研发的声呐和作战系统,虽说跟顶尖水平比还有差距,但总算摸到了造中型潜艇的门儿,有了实打实的经验。
日本造一艘潜艇往往要花更久时间,而且一次只能造一艘,不像韩国能搞模块化生产,效率高得不是一点半点。
所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达里尔·考德尔说韩国“能扛事”,这话一点不绕弯,就是看中了韩国造船业实打实的产能。
美国当然知道光有技术还不行,还得让韩国心甘情愿地当“打手”,于是又使出了老办法——利益交换。
今年10月底特朗普去韩国访问,没绕弯子,直接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喊了一嗓子,说同意韩国造核动力潜艇,还特意强调第一艘要在韩华集团控股的美国费城船厂造。
紧接着到了11月初,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又跑到首尔开记者会,把这事再确认了一遍,等于把窗户纸彻底捅破,明着告诉所有人“美韩要一起搞核潜艇了”。
另一方面,费城船厂这些年一直没什么大订单,工人都快闲下来了,韩国这边投钱过去,既能让船厂活过来,还能给当地创造不少工作岗位,正好合了特朗普“让美国制造业回来”的心思,一举两得。
而韩国呢,早就想造核潜艇了,不是一天两天的梦,这次有美国给“绿灯”,自然想抓住机会大干一场。
他们打算走“民用技术转军用”的路子,用自己正在研究的模块化小型反应堆(SMR)当潜艇的内核,再配上美国的船体和作战系统,搞出一个“美国外壳、韩国内核”的潜艇。
然而,这算盘能不能打响,还真不好说,因为关键技术都攥在美国手里,韩国根本没自主权,甚至连造潜艇的地方都选在美国,从头到尾都得听美国的。
美国说不定还会借着“给技术支持”的由头,逼着韩国在其他地方让步,让韩国帮着分摊更多成本,这滋味可不好受。
表面上看,韩国接了美国给的“担子”,比日本显得更有冲击力,可骨子里,韩国还是美国手里的一枚棋子,而且还给东北亚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韩国本身就属于“核门槛国家”——离拥有核武器只差一步,国内一直有人喊着要“自主拥核”,声音就没断过。
这次造核潜艇要用的浓缩铀,虽说美国和韩国都说是“非武器级”,可技术上,把这种浓缩铀再提纯一下,就能变成造核武器的原料,就差一层窗户纸了。
以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就一直盯着韩国的核活动,怕它搞小动作,这次美韩合作搞核潜艇,等于是在现有的核不扩散体系上开了一个口子,影响极其恶劣。
就像专家说的,这种“在规则里慢慢突破”的做法,时间长了,会动摇整个国际核秩序的根基,可不是小事。
更关键的是,韩国看着像是“变强了”,其实反而更依赖美国了,这种依附性自主,说到底还是个伪命题。
而且这事儿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中国外交部早就明确说过,希望韩美两国多做对地区和平稳定有好处的事,这话里的意思很清楚,就是不赞成他们搞这种容易挑起对抗的事。
要是韩国真把核潜艇造出来了,朝鲜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大概率会跟着加码,到时候东北亚的军备竞赛只会越来越激烈,最后受影响的还是地区里各个国家的安全,谁都讨不到好。
美国把韩国推出来,本质上还是想找个“代理人”来遏制中国——既不想自己花太多钱、投入太多精力,又想保住自己在亚洲的霸权地位。
至于说韩国“比日本还猛”,其实就是美国造出来的假象,真要论自己能做主的能力、还有战略上的选择空间,韩国未必比日本强多少,说到底还是得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美国的困境,根源不在于棋子不听话,而在于它仍活在棋手与棋子的旧梦里,忽视了每个玩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底牌。
未来,谁掌握定义下一代技术规则的能力,谁就能在多极化的棋局上掌握主动,技术、智慧和自主,是新时代的三大支柱。
美国的困境不在于棋子不听话,而在于它仍活在棋手与棋子的旧梦里,忽视了每个玩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底牌。
未来,谁掌握定义下一代技术规则的能力,谁就能在多极化的棋局上掌握主动,技术、智慧和自主,是新时代的三大支柱。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你认为国家最大的底气究竟是来自强大的盟友,还是来自不可替代的自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